2月20日下午,我校召开新学期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部署会。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丁红燕参加会议,科技处处长王璐主持会议。二级学院科研副院长、科研秘书,继续教育处、社科处全体人员参加会议。
丁红燕对2024年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,并结合春季学期教职工大会精神,对新学期工作提出要求。她强调,一是全校上下要以2025年目标任务为导向,扎实推进各项工作,争取获批大项目、大成果、大平台,为硕士授予单位和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创建提供有力支撑。二是认真总结并整改省委巡视中发现的问题,结合江苏“科技改革30条”精神,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,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,加强经费使用监督;完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,加强科研诚信教育,提交2024年度科研诚信报告。三是提前谋划国际国内学术会议,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,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、科研机构、行业协会合作,共同主办或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,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四是积极落实战略合作协议,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,围绕宿迁“615”产业体系和宿迁市红色文化、新校区地标等元素,依托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,开拓思维,打造“一束光”“一张膜”等一系列有学科特色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品牌,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。
王璐对2024年科研工作进行总结,详细汇报了学校在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申报、科研经费管理、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,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。针对新学期工作,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重点任务,包括加强科研项目及省部级成果奖申报、优化平台团队建设和完善激励机制等。
继续教育处处长张进对2024年培训工作进行了总结,并对2025年培训经费指标进行了详细说明。他指出,要进一步争取省培、国培项目,扩大培训覆盖面;加强项目与行业需求的对接,确保培训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;探索夜校及社会培训模式,开发更多实用性强、灵活性高的课程,满足学员多样化需求。
社科处处长吕政宝指出,要精心组织申报十八届省社科成果奖,确保量质齐升、有所斩获;开拓渠道,积极申报各类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;加强与地方对接,提高决策咨询报告等社科成果质量;整合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宿迁分院等平台资源,深入开展宿迁地方文化研究,服务宿迁文旅产业;积极探索学院二级管理模式,加强日常科研管理,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推动科研工作的良好局面。
服务地方办公室副主任(主持工作)孙小荣介绍了2024年学校在校企合作、校地合作、社会服务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的进展,并提出了新学期的工作计划,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成果转化,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。
二级学院科研副院长围绕科研项目申报、平台团队建设、校企合作开展、科技成果转化、学术活动举办、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,对2025年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进行交流讨论。
